时间:2022-10-02 02:56:34 | 浏览:562
医圣祠正门外景。李栀子 摄
医圣祠文化园一期园区已现雏形。李栀子 摄
车间里,工人们正娴熟地生产艾产品。李栀子 摄
前言
恰逢其时,当不负韶华。
去年以来,南阳市宛城区围绕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现中心城区“起高峰”的奋斗目标,在知重前行、砥砺奋进的全新赛道奔跑冲刺,不断以“加速度”助推社会经济跨越发展。
作为南阳中心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加快推进,南阳新机场、白河中心港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宛城,宛城已经成为“中心”的中心、“枢纽”的枢纽,这势必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壮大发展。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宛城区是医圣祠所在地、仲景文化汇聚地,深入挖掘仲景文化内涵,叫响仲景文化品牌,是宛城的使命担当,也是重大历史机遇。
当前,宛城全区上下感恩奋进、团结一心,不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医药产业壮大发展,让仲景文化的“软实力”成为中心“隆起”的“硬支撑”,进一步推动宛城扩大开放、跨越崛起,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宛城力量。
重现中医祖庭盛景建设副中心城市文化新地标
温凉河与汉城河交汇的水岸西畔,坐落在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路上的医圣祠,作为全国唯一的张仲景墓祠纪念地,享有中医祖庭之誉。
5月12日,笔者来到医圣祠,从门前拾级而上,穿过巍然耸立的汉风子母阙,一路行至主殿前,有着460多年树龄的凌霄花状若凤凰、展翅欲飞。更有苍柏、翠竹和药草分布其间,古朴的楼阁亭台与碑刻、匾额、楹联相映衬,一道构成仲景文化的“根魂神韵”。
医圣祠坐北朝南,以红墙相围。墙外,医圣祠文化园建设正酣。
在以医圣祠为依托的一期项目区域,汉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张仲景博物馆已经封顶,形成了风格一致的“祠、墓、馆”新中轴线。
不远的将来,恢复医圣祠历史盛景后的文化园,将更好地传承仲景文化的历史记忆,并打造更富有人文内涵的中医药文旅项目建设,为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南阳增添一座世界级文化地标。
不负嘱托
打造中医药文化高地
仲景先师,泽被后世。以纪念张仲景而建的医圣祠,曾在明清时期位居古宛城“核心地段”,不但占地广,且在历史上留下诸多特色景观的记载,至今仍是南阳中心城区两大文化地标之一。
医圣祠里,平均每天有上千名游客前来参观拜谒。每年正月十八张仲景诞辰纪念日能迎来5万多人。
立足文化传承,打造全球中医圣地。作为南阳中医药强市战略“两地一都”的支撑性项目,建设医圣祠文化园是万众期盼、民心所向。
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启动后,被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项目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予以重点支持。去年7月,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发出高质量、高规格建设医圣祠文化园的动员令,市、区两级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按下了工程建设的“加速键”。
宛城区作为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所在地,承担着高质高效建设工程的重大责任。该区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周等国内顶尖专家组成团队,对文化园规划设计进行全面优化提升。
张仲景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刘海燕告诉笔者,医圣祠文化园将聚焦“仲景、中医、文化”主题,打造传承仲景大爱精神、弘扬中医文化、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凸显医圣祠的唯一性和在中华文明谱系中的坐标价值,将成为南阳打造全国中医药文化高地的人文新地标。
“医圣祠到了明清两代,经过了从民间到官方的修葺,形成了较大的祭祀规模,香火旺盛。到了民国建立前,医圣祠已经有祭田600亩,达到南阳民间祭祀的顶峰。”刘海燕说,提升后的医圣祠文化园规划方案充分尊重历史传承,将恢复史志中“三亭三拜、十八景致、天医九星、鹿鹤同春”的空间结构,不仅在建筑风貌上响应“地标”建筑的要求,更是在细节上还原明清医圣祠的文化记忆。
隆起“高地”
引领中医药文贸服务
5月12日,高51米、空间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医圣祠文化园主体建筑——张仲景博物馆顺利封顶,呈现在世人面前。
“博物馆顺利封顶标志着工程建设实现了重大进展。”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总工程师董鹏说,现在,他们加班加点建设坐堂行医馆、纪念碑亭、连廊等中轴线主体建筑,“每天有1100人次轮班施工、60余台机械昼夜不停。”
医圣祠文化园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介绍,按照优化提升后的建设规划,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总面积约689亩。根据功能布局,园区划分为两大部分,一区“文化传承区”为核心区,占地432亩,二区为“产业发展区”,目标是建成独具一格的全国性、世界级中医药文旅综合体。
其中,“文化传承区”着重打造医圣祠人文景区,将兴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医圣馆、仲景书院、中医药(科普)体验馆、仲景国医馆、中医抗疫馆、中药标本馆、坐堂行医馆、朝圣广场、医圣山、医圣廊桥,恢复中轴线、医圣祠历史十八大景观等,与医圣祠形成完整的医圣文化传承脉络。
“产业发展区”主要功能有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孵化、药企总部研发、文旅和文创融合、会议会展、医疗康养、艾产品交易、配套服务等。
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是南阳市重抓重推的民生项目。“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南阳市委、市政府全面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坚定决心。医圣文化园建成后,集馆、院、祠于一体,融文保展览、商贸观光、诊疗康养、科研创新等功能于一园,将真正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宛城区委书记袁钢表示,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是全区重点项目的重中之重,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他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再次提高规划设计标准,突出“祠、馆、院”重点特色,全力保障工程进展节点。
此外,依托仲景文化和医圣品牌,宛城正谋划实施“医圣药膳”“祭拜大典”和医疗康养、文旅文创等一系列中医药文化服务项目。
杨涛告诉笔者,按照节点进度,今年年底,医圣祠文化园一期项目全部主体建筑将封顶,到2023年5月中旬实现开园,适时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力争明年年底开园运营。
一树凌霄又繁花,汉风古韵承辉煌。
在医圣故里南阳,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脉络越发清晰,打造“全球中医圣地”目标的信心越发坚定。以千古名胜医圣祠为核心,仲景的根与魂、人与脉在此汇聚,古老的宛城大地将隆起仲景文化、中医药产业相融合的新高地。
叫响特色康养品牌打造中医药的“诗和远方”
药香扑鼻的仲景经方养生药浴、随时可供饮用的中医养生茶、古色古香的中药讲堂室……走进“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之一的龙湾温泉旅游度假区,游客很容易被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医元素吸引。
在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阳宛城区,随着仲景文化的广为熟知,中医康养项目受到的关注愈发广泛。龙湾温泉度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保林介绍,近两年,已有近1.7万人次的市外旅客慕名而来,到此体验中医康养项目,其独有的仲景配方养生汤料温泉使其成为市民温泉理疗的理想场所。
龙湾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良好发展是南阳市宛城区强力推动中医康养产业的缩影。得医圣精神风尚,激活资源禀赋。近年来,当地依托仲景文化优势,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发展中医药康养健康发展的一剂“良方”。
温肾补阳汤、健脾暖胃汤、温经活络汤、舒筋壮骨汤……在龙湾温泉的仲景经方养生汤泉区域,每个汤池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也有其独特的功效,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汤池,以达到康养的目的。因其多样化的选择和良好的舒适感,备受游客青睐。
“说到经方养生汤泉,其实与中医中药浴有异曲同工之处,是传统中医外治疗法的精髓,它是用药液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药疗、水疗、热疗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龙湾温泉研学部主任张朋介绍。
“将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南阳当地的仲景文化和康养产业相结合,一直是我们打造的重点。紧紧围绕以‘康’为主题,‘养’为特色,‘游’为纽带,结合南阳仲景文化特色,我们打造了打造出独有的仲景金方汤泉系列产品。”张保林表示。
以仲景文化为核心,推动康养产业多元化发展。在宛城区,除了养生药浴,同样受人关注的,还有药膳产业的发展。很多来此游玩的客人都会选择品尝独具特色的养生药膳。
医圣祠正门外景。李栀子 摄医圣祠文化园一期园区已现雏形。李栀子 摄车间里,工人们正娴熟地生产艾产品。李栀子 摄前言恰逢其时,当不负韶华。去年以来,南阳市宛城区围绕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现中心城区“起高峰”的奋斗目标,在知重前行、砥砺奋进
凝心聚力奋进新时代,忠诚履职谱写新篇章。4月19日,政协南阳市宛城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拉开帷幕。肩负区人民的期望与重托,来自区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们齐聚一堂,畅谈发展成果,共谋建设宛城新篇章。区领导袁钢、陈助民、樊牛、陈明远、刘文昌、胡明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 张定有 魏广宝 通讯员 赵倩5月28日下午,南阳市宛城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十次会议,会议全票表决通过,决定任命赵曙君为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决定其代理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院长职务。会上,赵曙君作了任职表
映象网讯(记者 田雨阳 实习生 张祥 蒋统 通讯员 史源远)2月7日上午,南阳市宛城区委召开“奋力谱写新时代宛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和解读宛城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宛城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李烨;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袁永强 史源远)即将迎来通车的郑万高铁河南段是南阳境内的首条高铁,而已经建成的南阳东站则是河南段沿线规模最大的地市级高铁站。为了保障郑万铁路河南段如期通车,承接高铁客流出行服务,南阳市高规格启动高铁片区规
南阳市宛城区:拆墙透绿 建设宜居宜业新南阳河南经济报记者周美娇 2020年宛城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城管局拆墙透绿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按照“拆墙透违、拆违建绿、破硬植绿、见缝插绿、还绿于民”的总要求,强力推
4月18日下午,宛城区召开2022年南阳市中心城区(宛城辖区)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和自备井封停工作推进会。中心城区“五办一乡”、住建、城管、水利分管副职和节水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区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确定了2022年度中心城区(
(通讯员王兴智 王远)5月30日下午,宛城区召开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宛城区动员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南阳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动员大会精神,全面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迅速行动,奋力为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贡献
来源:南阳日报-龙腾南阳4月11日上午,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汉冶街道蔡庄社区光武路沿线北侧房屋轰然倒塌,打响了宛城区光武路征迁工作“第一枪”。区委书记袁钢,区委副书记、区长樊牛等现场指挥。光武路是贯通南阳市中心城区的重要交通道路,该道路的
来源:【南阳日报-龙腾南阳】6月3日,一辆辆平板车装载着联合收割机排列整齐,正在有序的驶入高速、离开宛城,“来年‘三夏’,相约宛城”“机手抢收到麦田溧河农民笑开颜”“祝机手朋友们一路收获一路顺风”等横幅映入眼帘。在圆满完成今年的“三夏”小麦
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宛城区委组织部、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领宛城企业和事业单位招聘代表团参加此次大会。此次大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高层
【砥砺奋进的五年·看宛城】宛城区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通讯员王余前 杜燕伟金秋时节,丰收喜悦。在宛城区红泥湾镇潘庄村老农经合作社,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大棚内有机蔬菜长势喜人;千亩种植基地上丰收的红酒谷已收割装袋,整
宛城区在高铁片区建设中,务实重干,担当奉献,再创“宛城速度”——克难攻坚勇担当 迎来高铁新时代别致典雅的候车大厅蓝天白云下、灿烂阳光中,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高铁站——南阳东站拔地而起,收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场面壮观,振奋人心。体验乘车环
郑万高铁,南阳历史上首条高铁,河南“米字形”高铁的一撇。 高铁片区,南阳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 历史把机遇和挑战放在了宛城区---重大项目、“一号工程”,领导重视、全城瞩目。 承担着
9月20日,市委书记朱是西到宛城区实地察看今年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问题、加压增责,以高效率的服务、高质量的项目、高水平的发展,推动中心城区快起高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市长王智慧参加。地源光电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