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03:08:20 | 浏览:770
仲景之光传承千年,中医中药泽被万民。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的所在地,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战略目标,弘扬仲景文化,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及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力开启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医圣故里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
力推中医药强市战略
如何将中医药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助力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
我市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以“南阳实践”作答。
重塑管理体制。在成立市中医药发展局之后,继续完善部门职能和机关内设机构,13个县(市、区)卫生健康委统一挂中医药发展局牌子,统筹管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此外,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成立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形成了工作合力。
强化政策引领。编制出台《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行动方案》等配套方案,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艾草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现代中药产业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政策,成立10亿元规模的南阳市现代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
争取支持合作。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将医圣文化园列入国家“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聘请“人民英雄”张伯礼担任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顾问,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为南阳中医药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年中,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提出“三区一中心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其中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是重要支撑之一。
自此,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新方向,中医药产业发展有了新目标。
整合优质资源
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作为医圣故里,中医在南阳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百姓千百年来保留着中医养生的习惯,延续着“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传统。
我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整合优质资源,谋划50余个中医药重点项目,全力推动标志性工程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程于2021年12月正式开工,着力打造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高地;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依托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合作共建,将打造成为立足南阳、辐射豫鄂陕毗邻地区的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医圣文化园工程是中医药文旅综合体,项目一期中轴线主体建筑已全部实现封顶,张仲景博物院展陈设计和文物征集同步启动;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张仲景实验室”建设工程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张仲景国医大学、市中医院、仲景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整合南阳医专、南阳师院、南阳理工学院经方和艾产品研发资源,将着力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艾草产业园建设工程旨在加快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在卧龙区、社旗县、南召县、高新区建设4个艾草产业园。
目前,我市“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全市共有73家中医医院、657家中医诊所,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9795张,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9658人,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市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和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6名,全国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5人。全市建成196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堂、30个综合医院仲景苑、13个中医院治未病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5%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群众在家门口看中医更方便。
延链补链强链
夯实中医药产业根基
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南阳历史上盛产天然药物2436种,其中拥有以“八大宛药”为代表的道地名优药材30余种,是全国著名的艾草之乡、辛夷之乡、山茱萸之乡。
我市把中医药产业链作为21个重点产业链群之一,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
实施宛药振兴计划,打造“宛药经济走廊”。依托“两山两源”(伏牛山、桐柏山,丹江源、淮河源)中药材资源优势,种植中药品种79个,种植面积190万亩;申报“国字号”标志,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个;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8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拥有以仲景宛西制药、福森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获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30家。
实施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打造世界艾乡。以卧龙区、宛城区为中心,打造辐射各县(市、区)的“中原艾谷”、世界艾乡,建设全国艾草种植加工基地、研发基地、交易中心;“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市艾草年种植面积近30万亩,注册种植加工企业1551家,服务机构393家,批发零售3132家,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稳居全国第一。
实施“中医药+”计划,培育健康产业新业态。建成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评选出10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规划3个中医药康养片区,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城。
传承精华,弘扬医圣精神;守正创新,光大仲景文化。在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中,南阳走出了教育、文化、医疗、产业并重的中医药发展新路子,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为护佑万千百姓安康再放异彩。
记者 范志钦
不过,该公司期内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并不是因为经营主营业务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Telix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约38亿港元,算是“炒股”拖累了业绩。如果剔除Telix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影响,则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港元,同比增长201%。
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阳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实施基础能力提升行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交通扶贫任务圆满完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在广东,到底有多少湖南人?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有近两千万人;还有人说,至少有1300万人。在湖南的农村,基本上整个村子里的富余劳动力,南下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逢年过节,到处都是悬挂广东牌照的私家车,把回家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在湖南省,当地的两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三周年。截至目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14项已经完成,42项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从先行先试到先